加入收藏 放到桌面  
 
头部广告
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建筑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 12/21 12:21 编辑: 作者 来源: 来源 阅读: 0 次 

分享到:
更多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中,建筑企业只有顺势而为,加快“建筑业+互联网”行动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可以说,谁拥有信息互联技术谁就拥有未来!

在当今世界三大主流趋势面前,中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第二次是电气技术的应用,促使了电气化;第三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催生了信息化;第四次就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迈上了智能化。前三次技术革命中国都没能赶上,因此中国经济落后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落后了。这次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中国赶上了,具备了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家将“互联网+”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今年五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提出了“产业互联网”,第二大经济体欧洲的主要国家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发展趋势,并且这三大主流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可以说,这三大主流代表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如何在伟大的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中实现凤凰涅磐,完成一次质的飞跃,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摆在我们每个建筑产业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迅速行动起来,奋力突破“建筑业+互联网”困局,尽快实现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与传统建筑产业的深度融合,降低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增强建筑企业的素质,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业的生产力。可以说,“建筑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建筑企业信息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的战略性举措,“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而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则是通过供给系统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的提升,实现供求关系的改善与供需平衡。建筑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领域,建筑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把“强管理、提品质、降成本、优服务、树品牌”作为生死攸关的战略任务,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大力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信息互联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将人们大量的、繁琐的、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交给计算机、移动端和互联网去完成,从而大量地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例如:用算量软件计算一个10万平方米建筑的机电工程量需要5个工日,而传统人工做法则需要90个工日。一个纸质的审批流程,平均用时5个工作日,实现信息化以后,有关人员在应用终端点击一下即可,整个过程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能完成。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在最近组织的企业信息化专题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好的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企业都是好企业。同样一个千亿级规模的集团企业,集团总部、子分公司总部和区域性分公司机构等非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机构人员占企业全部管理人员的比例,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为12.5%,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企业则达到25.2%。同为百亿级施工总承包企业,机构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比重,有的企业只有9.1%,而有的企业则高达33.2%,仔细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固化优化管理流程、扩大管理幅度、提高业务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有效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等。总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提中之义,是建筑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建筑行业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必须加快。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尝试引进使用计算机辅助办公,到上世纪90年代,局域网与专业系统的应用,再到21世纪初以来的互联网与管理信息协同化、集成化的应用,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建筑企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岗位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1.0”。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文字、图表处理电子化(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结构计算、工程预算、钢筋下料、工程算量、模拟施工、3D建模、测量定位、图像处理等。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小学阶段”。目前,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大体上处于这个阶段

二是“部门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2.0”。此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企业应用的主要业务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企业门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个阶段,已经在零散的软硬件应用基础上实现了特定模块的集成,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中学阶段”。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或者说大部分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和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专业承包资质企业处在这个阶段。这一阶段又有“初中”和“高中”之分,“初中”阶段是初步实现了主要业务系统的数据管理;而“高中”阶段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逐步实现了对系统进行“定制化”的优化,同时,子系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现,对其进行变革升级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

三是“企业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3.0”。这是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阶段,此阶段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总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行业内仅有少数优秀企业达到了企业级管理信息集成应用水平。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大学”阶段。这一阶段又有“大专”与“本科”之分,“大专”即浅层的集成应用;而“本科”的应用深度可以贯穿企业总部到项目基层,实现明显的集成效果。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的难度和效果又视企业规模、管理跨度而有所不同,按规模可分为“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和“万亿级”企业。“千亿级”和“万亿级”企业在信息集成上的难度要大一些。

四是“社会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4.0”。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互联网+”的真正内涵所在。目前,少数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在“互联网+”的鼓舞下,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组织专门力量与IT产业的专业公司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这是值得推崇的。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研究生”阶段,它是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总体而言,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正处于部门级应用为主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正处在建筑业信息化2.0阶段,真正达到信息化3.0应用水平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有不少企业还处在建筑业信息化1.0的水平上,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信息化才刚刚起步。

 
协会文件 更多>>
关于召开2025年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关于征集行业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关于召开 CECS 标准《建筑用防
2024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
关于开展国家建材行业建筑装饰装修材
关于开展 2024 年度建筑遮阳产
关于邀请参编《建筑用防风卷帘应用技
关于召开 2024 年中国建筑装饰
关于召开 2024年建筑遮阳材料分
质量检测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建筑遮阳产品遮阳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ZY-2B型建筑遮阳系数测试系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
建筑外遮阳产品检测
法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
工信部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
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门户网站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全球商会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国家建材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新浪网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人员招聘 |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属论文和商务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剽窃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918
版权所有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京ICP备1606258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