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放到桌面  
 
头部广告
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政策扶持 智能家居处于上升阶段

发布时间: 12/15 12:15 编辑: 作者 来源: 来源 阅读: 0 次 

分享到:
更多

     从智能家居走到风口浪尖上,至今话题不减,关于智能家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抒己见。有人不看好智能家居,有的却相信日后必定大火。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国民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提升,相信智能家居必定掀起一场天翻地覆地改变。如今,我们先来看看,目前智能家居算是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手机的APP控制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于交互的智能化产品,智能家居已发展了20年,但是仍然没有做到较好的普及。那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产品高售价令用户望而却步。据一产品经理分析,由于市场策略原因,智能家电第一阶段上市的都是高端机型,未来才会在终端和低端产品上体现,所以目前价格较贵。而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尚未成熟,市场消费观念仍然欠缺,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一价格背后所带来的功能上的提升,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此外,智能家居的施工费用也并不便宜。智能家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布线,复杂的系统设置与安装调试,这也会花费更多的人力成本,而且必须由专业的智能家居设计公司与工程师进行全面的智能化设计与安装调试,因此,智能家居给人的感觉更是望尘莫及。

  其次,行业标准未能建立。在智能生态体系内,会涉及众多产业链,而无法统一的标准,也成为了产业无法互联互通的最大诱因。而在标准的建立方面,更多的企业还是将目的放在了用户的争夺方面,因此,也影响了企业推动建立行业标准的积极性。一个真正的智能家居必须是所有硬件的协议、标准一致下,将各个设备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从而设备之间实现自动对接。

  第三,智能功能多为噱头。许多已经进入市场的智能家居产品增加了花哨,复杂的功能,其初衷并不是考虑到消费者的日常需求,更是厂商为了刺激消费,为产品增加的“漂亮外衣”。这实际是一种忽视产品品质,盲目扩大市场份额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家居的良性发展,降低了智能家居厂商的信誉度,同时还为智能家居市场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而大数据或许能够解决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在改进体验方面,数据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数据可以让商家更了解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从而改进使用体验。

  政策扶持,行业处于完善上升阶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报告还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通过对智能转型、大数据及物联网等的扶持,智能家居必然会借此获得更大的发展。

  所以,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智能家居的普及将是必然。无论价格如何,在国家支持,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像隽智智能这样的智能公司集产品、安装、调试、方案、服务一体化的综合下,智能家居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以及使用,智能家居也将席卷全球。


 
协会文件 更多>>
关于召开2025年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关于征集行业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关于召开 CECS 标准《建筑用防
2024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
关于开展国家建材行业建筑装饰装修材
关于开展 2024 年度建筑遮阳产
关于邀请参编《建筑用防风卷帘应用技
关于召开 2024 年中国建筑装饰
关于召开 2024年建筑遮阳材料分
质量检测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建筑遮阳产品遮阳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ZY-2B型建筑遮阳系数测试系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
建筑外遮阳产品检测
法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
工信部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
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门户网站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全球商会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国家建材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新浪网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人员招聘 |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属论文和商务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剽窃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918
版权所有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京ICP备1606258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