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放到桌面  
 
头部广告
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的“碎片化”现象如何打破?

发布时间: 11/11 11:11 编辑: 作者 来源: 来源 阅读: 0 次 

分享到:
更多

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智慧城市被大家寄予厚望,在全国近300个城市落地。但是,在各地推进的过程中,系统“碎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化解这个难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表示:“过去企业是单打独斗,现在企业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时,通过互补、跨界、合作等方式,将‘碎片化’的系统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协同共赢。”

“碎片化”现象不容忽视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高达56.1%。截至2015年底,智慧城市已创造出2480亿元的IT市场投资规模以及20.4%的复合投资增长率。

李铁表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人口已达7.6亿。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城镇人口会增加到9亿。因此,城市在建设、管理等方面,对信息化、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等产生巨大的需求,将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的智慧升级。

在各地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治理、服务“升级”之时,李铁却对当前智慧城市中出现的问题表示担忧。“现在,各地结合自己的特点,开展智慧城市实践。不过,还有一些政府,把智慧城市当做政绩工程,在不同的领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会产生系统碎片化的现象。这些碎片化往往会造成新的信息孤岛,进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李铁表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也曾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是将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未来,摒弃封闭思想,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融合创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整合资源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

“拼图”应对“碎片化”挑战

智慧城市“碎片化”如何整合?一直是业界思考的重点。李铁建议,把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连接在一起,积极发挥企业的主动能动性,实现跨界合作。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投融资、顶层设计、集成、运营、业务应用等多个环节以及交通、教育、政务、社区等多个领域,单靠一家企业很难做好智慧城市。因此,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的环节,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实现跨界合作,才能促进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发展,进而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一些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跨界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华为已经与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自己的智慧城市“朋友圈”。华为企业业务群组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表示:“我们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智慧城市不是哪一家公司就能做好的,一定是集大家的智慧。在产业链不同定位的公司,只有通过跨界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企业在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作用远远大于政府。李铁建议:“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要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外,企业会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最大程度地实现创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搭建平台等方式参与其中,这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之路。”

创新机制,破解信息孤岛瓶颈

除了开展跨界合作之外,智慧城市还应当创新机制,破解信息孤岛、系统碎片化等问题。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表示,坚持技术和机制双轮驱动,一手抓新技术应用、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的引擎作用,把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消除信息孤岛,减少治理孤地,切实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智慧城市要推动改革创新。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通过改革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分割现象,实现整合,并向社会提供服务。”李铁表示。

因此,在创建的过程中要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运用效果,创新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打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协会文件 更多>>
关于召开2025年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关于征集行业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关于召开 CECS 标准《建筑用防
2024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
关于开展国家建材行业建筑装饰装修材
关于开展 2024 年度建筑遮阳产
关于邀请参编《建筑用防风卷帘应用技
关于召开 2024 年中国建筑装饰
关于召开 2024年建筑遮阳材料分
质量检测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建筑遮阳产品遮阳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ZY-2B型建筑遮阳系数测试系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
建筑外遮阳产品检测
法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
工信部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
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门户网站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全球商会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国家建材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新浪网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人员招聘 |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属论文和商务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剽窃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918
版权所有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京ICP备1606258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