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放到桌面  
 
头部广告
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建筑外窗遮阳系数的确定

发布时间: 08/05 08:05 编辑: 来源: 阅读: 0 次 

分享到:
更多

在夏季,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空调负荷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能耗也来自太阳辐射。降低外窗的负荷和能耗必须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采用减少空气渗透或者降低传热系数等手段的作用很有限。所以,在空调建筑的负荷和建筑节能计算中,遮阳的计算是很重要的。


 建筑遮阳比较复杂,包括了建筑外遮阳、窗遮阳设施、建筑内遮阳等。这些遮阳措施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均可以满足遮阳的需要。

  建筑的外遮阳是非常有效的遮阳措施。它可以是永久性的建筑遮阳构造,如遮阳板、遮阳挡板、屋檐等;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如百叶、活动挡板、花格等。这些遮阳构造在传统建筑中使用是很普遍的。

  降低玻璃的遮蔽系数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随着玻璃镀膜技术的发展,玻璃已经可以对入射的太阳光进行选择,将可见光引入室内,而将增加负荷和能耗的红外线反射出去。玻璃系统遮阳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遮阳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内遮阳和窗户遮阳设施也被广泛采用,有时在建筑造型的限制下,内遮阳和遮阳设施的设置还是必须采取的唯一选择措施。

  以上这些遮阳设施的应用无疑会降低太阳辐射的得热量,但减少多少,怎样评价这些遮阳措施的效果却还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外窗(包括阳台门透明部分)面积不应过大,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规定主体建筑标准层窗墙面积比不宜大于0.45,非严寒地区外窗玻璃遮阳系数应小于0.60,或采取外遮阳措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规定空调建筑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空调房间应尽量减少外窗的面积,并应采取遮阳措施。
但以上标准均未提出遮阳系数的相关定义和计算方法。

  所以,如何确定遮阳系数,尤其是许多措施的综合遮阳系数,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2 遮阳系数的定义
  2.1 与负荷有关的遮阳系数
  空调负荷计算和空调节能计算不同:负荷计算时是计算太阳得热的峰值,而节能计算时是计算整个夏季的太阳得热能耗。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给出的计算条件计算,由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及直射、散射强度计算可以计算出遮阳系数。

  节能计算时则要采用标准气象年进行全年的计算,与节能有关的遮阳系数只是一个等效值。

  在空调负荷计算时,透过窗的热流计算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Se --窗玻璃的遮蔽系数;
  Sf --窗框的遮阳系数;
  Cw --窗的外遮阳系数;
  Cn --窗的内遮阳系数;
  DF --日射得热因素。
  这样,在空调负荷计算时,遮阳系数的定义建议如下:
  式中:SZ.F--窗与负荷有关的总(综合)遮阳系数。
  2.2 与节能有关的遮阳系数
空调的节能计算与采暖不同,由于它是采用动态方法,因而只能通过动态的计算软件  进行分析计算。遮阳系数是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没有一个固定值。所谓与节能有关的遮阳系数是一个等效值(或当量值),不是在某一时刻所存在的数值。与节能有关的遮阳系数只能根据节能计算来反算出一个固定的"当量值"。

  在节能计算时,窗的综合遮阳系数的定义建议如下:
  式中:SZ.E--窗的综合遮阳系数;
  Se--窗玻璃的遮蔽系数;
  Sf--窗框的遮阳系数;
  Mw--窗的外遮阳系数;
  Mn--窗的内遮阳系数。
  一般按惯例,不将内遮阳作为参与节能计算的措施,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审批时不易控制。


 
协会文件 更多>>
关于召开2025年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关于征集行业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关于召开 CECS 标准《建筑用防
2024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
关于开展国家建材行业建筑装饰装修材
关于开展 2024 年度建筑遮阳产
关于邀请参编《建筑用防风卷帘应用技
关于召开 2024 年中国建筑装饰
关于召开 2024年建筑遮阳材料分
质量检测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建筑遮阳产品遮阳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ZY-2B型建筑遮阳系数测试系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
建筑外遮阳产品检测
法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
工信部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
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门户网站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全球商会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国家建材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新浪网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人员招聘 |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属论文和商务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剽窃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918
版权所有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京ICP备1606258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