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放到桌面  
 
头部广告
首页 » 行业资讯 » » 正文  
建筑节能现资金缺口 绿色金融或调动积极性

发布时间: 06/20 06:20 编辑: 作者 来源: 来源 阅读: 0 次 

分享到:
更多
《中国城市绿色建筑节能投融资研究》显示,建筑节能改造需求大,财政投入仅是杯水车薪,亟需探索效益分享模式,弥补节能资金缺口。专家建议,使金融支持与政策机制配合,适应低碳转型需求。
“城市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最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者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交通、建筑、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是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的关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表示,低碳、绿色的城市化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金融体系需要通过政策、机制创新为交通、建筑和能源等行业的绿色化提供较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近日公布的、由保尔森基金会负责撰写的《中国城市绿色建筑节能投融资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节能建筑推广对财政补贴的依赖非常明显,但是这种投资方式难以承载我国城市绿色转型的重任,必须通过探索绿色金融模式,以弥补城市建筑节能的巨大资金缺口。
  
  建筑节能改造需求大,财政投入仅是杯水车薪
  
  《中国城市绿色建筑节能投融资研究》报告的作者、保尔森基金会执行主任莫争春表示,随着城市发展向可持续经济转型,将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而第三产业的能耗一般以建筑运行能耗为主。同时,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也驱动城市建筑总面积与建筑总能耗不断增加。
  
  清华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建筑行业建造和运行总能耗占全社会一次能耗总量的36%左右。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北方采暖地区是我国最早开展建筑节能改造的地区。截至2010年底,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区市共完成改造面积1.82亿平方米。“十二五”期间,住建部确定了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激励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央、省、市三级政府补贴基本覆盖了既有建筑改造成本的70%~80%。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任重道远。根据住建部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我国2000年以前建成的建筑大多为非节能建筑,民用建筑外墙平均保温水平仅为欧洲同纬度发达国家的1/3,据估算北方地区有超过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需进行节能改造。
  
  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到2020年,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可以节约3.5亿吨标准煤。但要完成这一目标,投资至少需要1.5万亿元。显然,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投入仅是杯水车薪,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筑节能投融资。
  
  探索效益分享模式,弥补节能资金缺口
  
  莫争春说,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城市建筑节能投融资市场,缺乏大规模城市建筑节能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成为我国城市低碳转型的巨大挑战之一。尽管如此,一些城市在大规模建筑节能改造上还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重庆市从2011年开始探索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目标是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0%以上。为此,重庆市与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由重庆银行授信20亿元,保证建筑节能改造所需资金。同时配套财政资金,进行差异化奖励,对改造后能耗强度降低20%~25%的项目,每平方米奖励15元;对能耗强度降低25%以上的项目,每平方米奖励20元。
  
  清华同方对全部改造工程进行总承包,并委托子公司同方泰德承接实际改造任务。为鼓励业主积极参与节能改造,同方泰德与业主按8︰2分享节能量收益以及政府奖励,节能收益分享期5年~7年。
  
  截至2015年底,重庆顺利完成107栋公共建筑共44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任务,并顺利通过财政部和住建部验收,共获得8800万元的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改造后,每年分享的节能收益达到4000万元。由于探索出大规模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成功模式,重庆计划再改造3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
  
  业内专家认为,要弥补节能改造资金缺口,就应当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建立合理的效益分享模式,以“四两拨千斤”的思路,调动利益各方的积极性,吸引相关利益主体有效参与。
  
  金融支持与政策机制配合,适应低碳转型需求
  
  莫争春强调,适宜的投融资工具对大规模推广城市建筑节能或高星级绿色建筑非常重要。同时,完善的建筑节能政策与考核实施机制也必不可少。只有金融支持与政策机制相辅相成,国内的城市建筑节能改造才能大规模展开,以适应城市低碳转型和城镇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两个评价阶段。但绝大多数项目在取得设计阶段绿色标识认证后,不愿进行运行标识认证,因为前者仅靠图纸进行判定,后者则要在建筑交付运行后进行实际测试。显然,开发商不愿意在卖出楼盘后,承担运行测试不过关的风险。也正是因为无法保证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行阶段的绿色性能,财政部对绿色建筑的补贴政策迟迟未能实施。
  
  莫争春建议,建立绿色建筑担保机制,结合第三方评价机构体系,构建绿色建筑的增信机制,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绿色建筑,也方便中央财政采用各种奖励补贴工具推广绿色建筑。
  
  他还建议,通过发行城市建筑节能改造债券、利用国际绿色贷款与绿色基金等,丰富融资渠道。“政府应该对经过第三方认证的绿色建筑进行银行贷款贴息,以鼓励开发商建设更多的绿色建筑。同时,还应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进行优惠利率贷款。”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7912.html
 
协会文件 更多>>
关于召开2025年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关于征集行业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
关于召开 CECS 标准《建筑用防
2024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
关于开展国家建材行业建筑装饰装修材
关于开展 2024 年度建筑遮阳产
关于邀请参编《建筑用防风卷帘应用技
关于召开 2024 年中国建筑装饰
关于召开 2024年建筑遮阳材料分
质量检测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建筑遮阳产品遮阳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ZY-2B型建筑遮阳系数测试系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
建筑外遮阳产品检测
法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
工信部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
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门户网站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全球商会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国家建材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新浪网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人员招聘 |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属论文和商务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剽窃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918
版权所有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京ICP备1606258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