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了《河北省不同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分类适用目录(2016版)》(以下简称《目录(2016)版》),供各地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参考。
《目录(2016)版》的编制,是为满足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解决绿色建筑技术选择应用不合理的问题。随着《目录(2016)版》的发布,《河北省不同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分类适用目录》(冀建科〔2014〕21号)同时废止。
按照河北省各地不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目录(2016版)》将全省区域分为I区、Ⅱ区、Ⅲ区三类,三类地区分别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6个方面,列出了适合使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其中,I区共49项技术,Ⅱ区共45项技术,Ⅲ区共37项技术,并给出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情况。不同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分类适用情况除参考本《目录》外,还应符合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及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本地建筑节能管理、规划设计、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绿色建筑咨询等单位和企业,认真研究、掌握该《目录》的相关内容,在绿色建筑建设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的绿色建筑技术,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质量。
1 河北省不同地区分类
根据不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5%)》DB13(J)185-2015的气候分区,将我省区域分为I区、Ⅱ区、Ⅲ区三类,见表1。
表1 河北省地区分类
气候分区
|
分区依据
|
代表性城镇
|
采暖度日数HDD18(℃·d)
空调度日数CDD26(℃·d)
|
太阳总辐射
年总量H
[MJ/(m2·a)]
|
降水量Q
(mm)
|
I区
|
HDD18<3800
CDD26>90
|
3780≤H<5040
|
500≤Q<600
|
邯郸、邢台、衡水、石家庄、沧州、保定全区域,廊坊市区及其南部
|
600≤Q<700
|
廊坊北部
|
Ⅱ区
|
HDD18<3800
CDD26≤90
|
5040≤H<6300
|
300<Q≤400
|
张家口市区及其南部(不含蔚县)
|
500≤Q<700
|
唐山、秦皇岛全区域,承德市区及其南部
|
Ⅲ区
|
HDD18≥3800
|
5040≤H<6300
|
300<Q≤400
|
张家口北部及蔚县
|
400≤Q<600
|
承德北部
|
注:1本表中“廊坊市区及其南部”包括:廊坊市区、霸州市、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和大城县;“廊坊北部”包括: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香河县。
2 本表中“张家口市区及其南部(不含蔚县)”包括:张家口市区、怀安县、怀来县、万全县、宣化县、阳原县、涿鹿县;“张家口北部及蔚县”包括: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张北县、崇礼县、赤城县和蔚县。
3 本表中“承德市区及其南部”包括:承德市区、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平泉县、兴隆县;“承德北部”包括: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4 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以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为指标,依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
1.1河北省I区气候、资源、自然环境
表2 河北省I区各行政区域地域特点
行政区
|
邯郸
|
气候
|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温度42.5℃,采暖度日数为2268℃·d,空调度日数为155℃·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8.9mm(1956~2000年),全年降水量的75.6%集中分布在6~9月份;年日照时数为2557h;年平均风速2.7m/s。
|
资源
|
全国著名的煤炭和高品位铁矿石产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7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18亿m3,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21亿m3。西部山区主要分布有森林植被资源,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主要分布草丛植被资源,东部滞水洼地主要分布有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
自然环境
|
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m,最低32.7m,相对高差1866m,总坡降为11.8‰。
|
行政区
|
邢台
|
气候
|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为-2.0℃,极端最低温度-20.2℃,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7.0℃,极端最高温度40.6℃,采暖度日数为2268℃·d,空调度日数为155℃·d;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30.6mm(1956~1997年),全年降水量的75%~80%集中分布在6~9月份,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匀;年日照时数为2297h;年平均风速2.3m/s。
|
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煤、铁矿石、蓝晶石等38种,是我省重要的煤炭钢铁能源基地。水资源总量为14.6亿m3,地表水5.4亿m3,地下水10.4亿m3。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
自然环境
|
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自西而东山地、丘陵、平原阶梯排列,以平原为主。西部为山区和山前丘陵区,海拔在100m~1000m之间;中、东部为河北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在100m以下。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除引黄济津干渠(清凉江)外,其它河流均接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无天然径流。
|
续表2
行政区
|
衡水
|
气候
|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0℃(1961~2010),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26.0℃,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3.3℃,采暖度日数为2593℃·d,空调度日数为126℃·d;多年平均降水量522.5mm,全年降水量的68%集中分布在6~8月份,且降水量不均匀,东部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年日照时数为2557h;年平均风速2.2m/s。
|
资源
|
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地热、矿泉水资源等。衡水湖蓄水量约为1.88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2.17亿m3,石津渠总引水量为0.92亿m3。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
自然环境
|
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12m~30m,地势平坦。境内有许多缓岗、微斜平地和低洼地。主要河流有: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卫运河-南运河9条,桃城区与冀州市之间有衡水湖,面积75km2。
|
行政区
|
石家庄
|
气候
|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低气温-19.9℃,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1.1℃,采暖度日数为2388℃·d,空调度日数为147℃·d;年平均降水量为570mm,时空分布不均,其中西部山区降水量为628.4mm~752.0mm,其它地区为401.1mm~595.9mm,全年降水量的63%~70%集中分布于6~8月份;年总日照时数为1916.4h~2571.2h;年平均风速2.1m/s。
|
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59种,开发利用28种,主要有煤、铁、金、云母、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等。水资源总量19.60亿m3,地热资源已发现18处,热水总流量1.39万m3/d,其中平山县温塘地下热水属天然露头,水温68℃,水质好,富含医疗价值较高的氡元素。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
自然环境
|
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包括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境内现有大、中、小型水库228座,总库容36.65亿m3。市区引用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岗南、黄壁庄两座水库。岗南、黄壁庄水库是开发治理滹沱河的两座大型蓄水工程。
|
行政区
|
沧州
|
气候
|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3℃,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3℃,极端最低气温-19.5℃,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40.5℃,采暖度日数为2653℃·d,空调度日数为92℃·d;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左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分布于7、8月份;年日照时数为2783h;年平均风速2.9m/s。
|
资源
|
海洋资源丰富,拥有127公里海岸线,是我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境内有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储量282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12.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5.96亿m3,地下水资源6.92亿m3。境内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
自然环境
|
全境均为平原区,是河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平缓,一般为1/8000~1/15000。宏观全境,地势低平;境内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呈网格状分布。空气质量呈季节性变化,夏秋季节好于冬春季节。
|
行政区
|
保定
|
气候
|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差距较大。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平原为-3℃,山区为-12℃。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平原为27℃,山区为22℃。曾出现过的极端最低气温-19.6℃,极端最高气温41.6℃,采暖度日数为2564℃·d,空调度日数为129℃·d;年平均降水量550mm左右,其中约60%的降水量集中分布于7、8月份;年日照时数2500~2900h;年平均风速1.8m/s。
|
资源
|
西部山区金、铜、铅、钼、铁、煤等矿产相对集中,东部平原地热、石油资源分布广泛,是我省主要有色金属、贵金属聚集地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9.58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为16.2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2.23亿m3。东部平原、西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
自然环境
|
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西部为中山区,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m以上;中山区东南部是低山区和丘陵区,呈条带形;低山区坡缓谷宽,陆地发育,有黄土覆盖。海拔一般在500m~1000m之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m~500m之间,地形低缓起伏,向东逐渐坡展为平原,并有孤山园丘突出。地质资源非常丰富,且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境内有13条主要河流、4座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东部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
|
行政区
|
廊坊
|
气候
|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9℃(1971~2000年),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4.7℃,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6.2℃,采暖度日数为2699℃·d,空调度日数为94℃·d;年平均降水量554.9mm(1971~2000年),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600mm~700mm,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分布于6~8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60h左右(1971~2000年);年平均风速1.5m/s~2.5m/s。
|
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熔剂白云岩、水泥用灰岩、海泡石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辖区内各区、市、县均有地下热水分布,总面积达1007.9平方公里,出口最高温度达93℃。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发达,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33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7.74亿m3。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
自然环境
|
大部处于凹陷地区,地貌比较平缓单调,以平原为主。北部地区(包括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香河县),地势较高,北高南低,地貌类型较多。中、南部地区(包括廊坊市区及固安、永清、霸县、文安、大城等六市县),全部为冲积平原区,地貌类型平缓单一,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高程在海拔2.5m~25m之间,坡度为1/2500~1/10000。纵观全市地势,从北、西、南三面逐渐向天津海河下游低倾。地表水系较多,主要河流有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泃河等;地下水种类较多,可利用的有淡水、矿泉水和地热水。
|
2 适用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绿色建筑技术
2.1适用于河北省I区的绿色建筑技术
在气候方面,我省I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00mm~700mm。
在资源方面,该区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秸秆、粪便等资源丰富;绝大部分地区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沧州东部沿海地区属于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太阳总辐射年总量3780MJ/(m2·a)~5040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在自然环境方面,该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坡度较小,地势平坦,且水资源较多;西部以及廊坊北部以中、低山及丘陵地貌为主;部分地区拥有洼地、盆地等地貌。
依据对我省I区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的分析,给出我省I区绿色建筑技术适用目录:
表5 河北省I区绿色建筑技术适用目录
序号
|
技术分类
|
技术名称
|
适用地区
|
城镇
|
农村
|
1
|
节地
与
室外环境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
|
√
|
2
|
建筑风环境模拟技术
|
√
|
○
|
3
|
建筑光环境模拟技术
|
√
|
○
|
4
|
建筑热环境模拟技术
|
√
|
×
|
5
|
建筑声环境模拟技术
|
√
|
○
|
6
|
种植屋面技术
|
√
|
○
|
7
|
建筑外墙垂直绿化技术
|
√
|
√
|
8
|
透水地面应用技术
|
√
|
○
|
9
|
节能
与
能源利用
|
建筑能耗模拟技术
|
√
|
○
|
10
|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
√
|
√
|
11
|
外墙外保温技术
|
√
|
√
|
12
|
节能门窗
|
√
|
√
|
13
|
蓄冷蓄热技术
|
√
|
×
|
14
|
高效集成冷冻站技术
|
√(公)
|
×
|
15
|
变频调速技术
|
√
|
○
|
16
|
排风热回收技术
|
√
|
○
|
17
|
太阳能热水系统
|
√
|
√
|
18
|
太阳能采暖技术
|
√
|
√
|
19
|
太阳能空调技术
|
○
|
○
|
20
|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
√
|
√
|
21
|
土壤源热泵技术
|
√
|
√
|
22
|
水源热泵技术
|
○
|
○
|
23
|
空气源热泵技术
|
○
|
○
|
24
|
深层地热梯级利用技术
|
○
|
○
|
25
|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
○
|
√
|
26
|
智能照明技术
|
√
|
○
|
27
|
节能
与
能源利用
|
节能光源利用技术
|
√
|
√
|
28
|
电梯能量回馈技术
|
√
|
○
|
29
|
分布式能源利用技术
|
√(公)
|
×
|
30
|
自然通风技术
|
√
|
√
|
31
|
节水
与
水资源利用
|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
|
√
|
√
|
32
|
中水回用技术
|
√
|
○
|
33
|
分质供水技术
|
√
|
○
|
34
|
屋面虹吸雨水排水技术
|
√(公)
|
×
|
35
|
绿化灌溉节水技术
|
√
|
√
|
36
|
节水型器具应用技术
|
√
|
○
|
37
|
节材
与
材料
资源利用
|
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
|
√
|
√
|
38
|
集成房屋技术
|
√
|
√
|
39
|
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
|
√
|
√
|
40
|
高强度钢筋技术
|
√
|
○
|
41
|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
√
|
○
|
42
|
生物质建材
|
○
|
√
|
43
|
室内
环境质量
|
新风除霾技术
|
√
|
○
|
44
|
光导照明技术
|
√
|
√
|
45
|
室内空气质量智能监控系统
|
√
|
○
|
46
|
外遮阳技术
|
√
|
√
|
47
|
运营管理
|
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
|
√(公)
|
×
|
48
|
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
√(公)
|
○
|
49
|
远程抄表系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