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放到桌面  
 
头部广告
首页 » » 正文  
为什么要信用评价

发布时间: 2013/4/16 13:39:46 编辑: 作者 来源: 来源 阅读: 0 次 

分享到:
更多
一、展示信用形象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用已经信息化。“商业交易的结果是信用信息的转让,而不是黄金或现金转让”【(美)汤姆-斯托尼尔《信息财富——简论后工业经济》,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第17页)】信用由信息构成,并以信息的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信用制度在许多情况下也往往表现为有关信息提供、信息获取、信息评估和信息责任的法律制度。信用的量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它作为一种财产在价值上的量化;二是作为信息的量化,即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信用的好坏程度、高低水平等状况。
    现代商品经济活动强调的是交易和投资的方便、快捷、安全。在交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确定自己将要承担的风险程度,是一个谨慎、正常的商人所必须要做的。然而,决定一个交易和投资对象信用状况的因素相当多、相当复杂,除了比较容易确定的财产数量之外,像企业素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因素都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弹性。由交易和投资者自己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或者由对方自我介绍,都不够客观、全观;而且,要全面了解和判定这些信用因素并最后确认信用程度,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
    从另一角度看,投资和交易方需要能够使自己的信用状况及时、容易地为对方了解,以扩大影响、更多地吸引投资和客户。因此,便于认识、便于传输、更为客观的信用信息的量化就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信用的量化主要是通过信用评级制度来进行的,也就是对决定信用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等级,并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为投资和交易活动提供一个简洁、直观的判断对方信用的标准。如著名信用评估机构中标评信用评价中心将信用分为三等九级,即A、B、C三等,每等又分为三级,AAA、AA、A,BBB、BB、B和CCC、CC、C。AAA代表信用最好,安全性最高,基本上无风险。C则表示信用最低,与这种信用的客户进行交易或对其投资,完全没有安全保障。
    作为信息公开的商事主体的信用在法律上是指它履行义务、偿还债务的能力,因此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它的财产状况,财产状况决定它的偿还债务的能力;财产越多,偿还债务能力就越强。另一部分是它履行合同或其他义务(是否交纳了税款、执行了法院判决等)的记录。虽然财产不多,但履行义务的记录良好仍然可以提高其信用度。
    信用评估可以分为两种,即对企业等主体信用的一般性综合评估和对特定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的评估。前者如对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企业集团、工商企业等信用的评级;后者如通常所称的对股票、债券等证券的评级,从表面上是对证券、对行为的信用的评定,实质上还是对发行证券的企业的主体信用的评级。
    信用既然是商事主体人格的组成部分,它就应当具有公示性,能为其他人所知晓。信用的评估和量化同时也是对市场主体风险信息的公示化,要求参与市场活动者都必须公开自己的有关信用情况的重要资料和信息,如资产负债率、欠税、银行呆帐、担保、法院判决待执行等情况。这就必然涉及到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需要在信用的信息公示和正当的商业秘密保护之间划出一个合理的界限。商业秘密具有隐私性,而商业信用则具有公示性。只有公示性才具有信用的价值,中标评信用评价中心在这两者之间采取了恰当的做法。

二、构建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政府信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以独立的第三方立场,根据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履行严格的评级程序,就市场参与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意愿及能力给予综合判断,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优劣,评级的本质是对信息的识别和加工,正是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第三方评级公信力的树立及影响力的扩大,必将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政府信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架构由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活动、信用监管体制和信用服务行业四个方面组成。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应以有关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自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以来,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杭州市政府在2003年5月出台了《企业信用评级和管理办法》,这对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挖掘企业信用资源、培育企业信用能力、提升企业信用形象,切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委常委王国平指出:实施信用评级制度,对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企业信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政府服务企业的有益尝试和有效手段,我们要以此为突破口,打响“信用杭州”品牌。

一、信用评级的本质决定了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环节
    所谓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以独立的第三方立场,根据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履行严格的评级程序,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记录、内在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研究分析后,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意愿及能力给予综合判断,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优劣的一种经济活动。信用评级的本质是对信息的识别和加工,正是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我们可以把社会信用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基于社会活动的信用体系、基于经济活动的信用体系、基于金融活动的信用体系。按照不同主体经营的对象又可以把信用体系划分为三个基本的序列:即政府调控监管的信用体系、商品市场流通的信用体系、货币资金流通的信用体系。前者可称为信用体系的层次构成,后者为信用体系的序列构成。在信用体系的层次构成中,信用评级处于基石地位;在信用体系的序列构成中,信用评级处于核心地位。
    1、从信用体系环节上看,信用评级在信用活动体系和信用监管体系中处于中心环节,信用评级的作用在横向上体现为信用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而信用评级在信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的是信用信息的资源整合作用,并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检测和预警。信用评级的作用在纵向上体现为信用信息在信用体系不同层次上的传递,从基础的资金关系中的信用体系,逐渐向更高层次的经济活动中的信用体系、社会活动中的信用体系进行传递。
    2、从信用体系的序列构成看,信用评级是度量、检测、预警信用风险的主导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评级外生于银行、保险、证券等以资金和信用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专门以信用风险的分析为经营对象,它对信用风险的度量、评价具有超然性、独立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是内生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部门所不能比拟的。另外,信用评级对证券品种、经济主体的信用风险分析,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正是由于信用评级在信用体系的不可比拟性和不可替代性,使信用评级的信用风险度量、检测和预警的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资金流通中的信用活动。
    3、从信用服务业的分支看,信用评级经营的是对原始基础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科学分析后信用信息而非信用评级的信用服务机构经营的是原始的、粗糙的信用信息。从信息的有效性来看,前者提供的信息比后者更具价值;从信用产生的时间序列看,先有商品流通中的信用,才有资金流通中的信用;从经济形态的演变来看,现代市场中交易的对象不只是有形的商品,还有劳务、资本及无形资产等,使得信用评级处理信用信息的数量和重要性在不断增强。
    4、从信用评级的社会影响看,信用评级可督促企业强化信用意识,不断提高防范风险水平信用评级对其信用信息科学加工后公布于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不仅可树立自身的社会形象,还可为其它企业起到示范的效应,而信用差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为社会所不齿。其他信用服务目标都只针对某一主体,如征信服务是对目标企业的信用调查,调查报告只提供给委托方。因此,积极推进信用评级对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二、信用评级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其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国务院研究室关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研究”认为: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企业信用问题的组织保障,又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三方评级公信力的树立及影响力的扩大,必将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信用评级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在:
    1、科学的信用评级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从企业筹资融资来看,信用评级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等级证明,有利于企业利用外部资金发展自己,加大对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的吸纳能力,消除投资者及金融机构对企业“失信”的恐惧;其次从企业开拓市场来看,信用评级有利于提高其企业和产品的社会信任度,使消费者、交易对象消除其戒备心理降低交易成本;再次从企业之间合作来看,高等级的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它能够吸引投资人与客户与之合作,提高业务合作成功率;最后从提升企业形象来看,信用评级有利于企业进行信用品牌展示,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扩大宣传效果,积累无形资产。
    2、科学的信用评级有利于政府部门对资本市场监管
    信用评级有利于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用评级可以帮助监管机构了解金融机构内在风险的真实状况,制定及时、有效的信贷政策,促进金融系统稳定运行;可以根据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如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购买投机级(即BBB级以下)债券;可以根据信用评级制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及发债机构的信息披露和最低评级。各国的资本市场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3、科学的信用评级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信用评级的目的并不是向市场的参与者推荐购买、销售或持有一种证券,而是信用评级机构根据债务发行者提供的资料,或从它认为可靠的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对发债人的信用风险作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信用评级结果可以通过信用数据库等各种信用信息渠道传播给社会,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信息,降低投资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使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信用良好的企业和项目建设上来,减少投资盲目性和投资风险。由于信用评级机构掌握大量、详实的信用资料,并坚持“利益中立”的原则,且具有专业优势,因此评级结果日益被发债人和债券市场投资者所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起到防范并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协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提高证券发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双重作用。
    4、科学的信用评级有利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传递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息日益成为一种专业性的产业,对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就越大。特别是金融市场,一方面,拥有信息的市场主体希望通过一定媒介把信息传递给客户;另一方面,市场的参与者希望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信用评级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加工处理后,输出易于理解的信息产品,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在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开放化的今天,信用评级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国金融市场有关的信息服务,更有必要。由于传统的体制性因素、信用缺失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经营效率低下、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的缺点,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活力的发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外部信用评级是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筛选客户,有效地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机构更加全面、客观了解贷款企业资信状况,解决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金融机构信贷评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缓解银企关系蕴涵的风险;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的重要补充,验证内部评级结果,检验贷款质量,提高金融机构科学定价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商业银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为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分析,从源头上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有效防范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提高经营能力。
    5、科学的信用评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部门使用信用评级,可以事前引导生产要素向信用等级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选择,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地方政府利用信用评级可以有效规范本地企业的经营行为,增强企业及民众的信用意识,加强经济主体的信用管理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更好地吸引外埠资金及资源投入到本地的经济建设中来。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信用评级作为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工具,是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所替代不了的;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尺度性、全球性及广泛的影响性是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所不具备的,离开信用评级的信用体系是空洞的、不完善的。

三、以信用评级为突破口有效构建区域社会信用体系的成功案例
    杭州市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思路,以企业信用评级为突破口,努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政府信用的有机构成,政府信用是关键,个人信用是基础,而企业信用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关键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和核心。企业信用若不能有效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就会严重受阻。
    1、企业信用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开始重视信用,但由于受经营观念、经营者素质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①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据我们对杭州1200家企业调查,在有应收账款的1106家企业中,其应收账款合计103.8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的应收账款近1000万元,最高的一家企业1.6亿元,占资产总额81.2%;②无故拖欠应付账款,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有近10%的企业100%地占用其他企业的流动资金;③合同履约率低,近三年来企业业务往来合同履约率为100%的仅221家,不到被调查总数的20%;④被动违约问题严重,由于对方失信而无法履行合同的达53.9%;⑤缺乏内部信用管理,从调查结果看,虽然其经营者都认为企业信用管理很重要,但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设立部门或专人管理企业信用风险。
    2、企业素质与信用状况明显相关
    调查显示,企业的信用等级与盈利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在378家A级以上信用企业中,连续三年盈利的占86.11%;而在A级以下及未评级的企业中,连续三年盈利的不足40%,这表明企业信用不佳,盈利状况就较差;盈利状况越差,也就越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信用。同时,信用等级低下或无信用等级的企业容易造成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调查显示,在1200家被调查的企业中,有11.6%的企业曾发生过贷款逾期问题,几乎全部是未评级的企业。378家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的企业中,无不良贷款。

    3、信用评级可促使企业建立信用
    信用评级的内容涵盖企业素质、发展速度、经济效益、财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信用评级是一次自我检验、自我完善的机会,有利于督促企业增强信用观念,维护企业信誉。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可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加快发展;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可以从客观的评级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强化信用管理,提高信用意识,促进信用等级不断提升。同时,企业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告,这不仅对受评企业有一定压力,还可以通过同行业信用状况的横向比较,达到示范的效果。因此,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具有督促企业增强信用约束,自觉维护信誉的意义,也为全社会增强信用意识起到宣传作用。
    4、制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信用评级
    通过政策引导把企业参与信用评级变为自觉行为。杭州市委、市政府(市委[2004]14号)文件规定: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对A级以上信用企业在政府采购、融资担保、技术改造、技术合作、产品进出口、项目立项、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进入各类园区和孵化器、高新企业认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杭银发[2003]157号)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对信用等级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信用企业可发放信用贷款,并在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结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5、政府推动大力发展信用评级业
    只有不断提高评级技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才能以高质量的信用产品拓展评级市场。为了保证信用评级的公平公正,保证信用评级的工作效率,保证信用评级的客观立场,必须大力培育民族品牌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只有采用政府推动、行业自律、第三方评级、社会监督的模式。浙江省及杭州市大力培育信用评级业首先从法规和政策入手。浙江省政府(2005)194号令《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行政机关及其所属的机构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企业信用评比活动”。《杭州市信息化条例》(2004年12月15日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5年4月14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规定:“鼓励和支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采集、整合相关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信用征信、评估评级、信用管理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制定的,已于2005年7月1日执行的《浙江省借款企业资信评级业务监督管理准则(试行)》规定:“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进行资信评级的结果只能供本系统内部掌握使用,不得向社会公布,也不得向企业收取评级费用”。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6、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规范运作信用评级
    杭州发展信用评级业既参照了国际通行成熟的做法,又结合我国国情和杭州实际。根据杭州市政府([2003]15号)文件的规定,在2003年6月成立杭州市信用管理协会,协会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中介评价、社会监督”的原则,组织全市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企业是否参与完全自愿,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独立评价,评价规范实行行业自律,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公告,政府不直接参与企业的信用评级,而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杭州市信用管理协会组织开展信用评级按照分类指导、务实求效、完善服务、市场运作的原则,一方面充分调动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积极性、发挥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信用评级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建立信用评级行为规范、履行信用行业自律管理,确保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公正性、独立性、科学性。
    7、同时培育信用评级机构与信用产品需求
    信用中介服务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信用体系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志。信用评级业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杭州信用评级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力发展和培育了浙江安博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杭州中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的独立公正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机构,建立了完整而科学的评价和征信体系,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能力,提供了各具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信用产品,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增加的对各类信用产品的市场需求。
    在大力培育信用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培育信用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扩大信用信息使用范围,已在银行贷款、招投标、政府采购中要求有关企业提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为信用服务向市场方向发展奠定市场需求基础。
    8、完善社会监督体系长期深入开展信用评级
    ①在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原则下,企业是否参与评级,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追求数量,不降低信用等级标准。三年来,有4000余家企业自愿申请信用评级。②杭州市信用管理协会对每一家企业在评级程序上都严格监督,以保证评级的客观性;对评级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实行社会监督;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公告。③每一家信用企业的牌和证上都有唯一的信用档案号与数据库对应,只需输入信用代码即可辨别信用等级的真伪。同时,信用等级的牌证上均注明评级机构的名称。
    
    美丽的西湖、人间的天堂——杭州,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传统美向世人展现了多姿多彩的魅力。今天,“信用杭州”又以现代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局在中国首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宣布:在中国23个城市中,整体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就是天堂杭州。杭州究竟靠什么摘取了中国投资环境最优的桂冠?除基础设施的诱惑力,政府服务的吸引力,国际一体化的感召力外,信用城市的亲和力是重要因素。信用体系建设“杭州模式”为全国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防范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品质潜在变化而导致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从来源看,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交易对手风险和发行者风险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产生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和金融衍生交易中,后者主要是和债券相联系。从组成上看,信用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违约风险,是指交易一方不愿或无力支付约定款项而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违约的情况下,根据合约签定时的保护性条款的安排,一般来说,一部分债权会得到受偿,这一比率成为挽回率;另一部分是信用价差风险,它是指由于信用品质的变化引起信用价差的变化而导致的损失,具体由信用价差跳动风险和信用价差波动风险组成。

    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根据分析技术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和现代信用或工程技术分析方法。两者主要的区别和判断标准是看信用风险能否被单独剥离和定价。从时间的表现形式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现代信用分析方法。

 

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

1、专家制度法

    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其最大特征就是: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管理人员所掌握,并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因此,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信贷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权重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专家制度法下,绝大多数银行都将重点集中在借款人的“5c”上,即品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 、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或商业周期(condition)。也有些银行将信用分析的内容归纳为“5w”或“5p”。 “5w”系指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 、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如何还款(how);“5p”系指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 、偿还因素( 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前景因素(perspective)。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主观性太强,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信用分析工具。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模型是目前在国外信用管理模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新的信用分析工具,本质上它也属于传统的信用分析和评价方法。该模型的主要用途就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并以定量化的方式,对客户的授信做出评定。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特征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贷款评级分类模型

    贷款评级分类模型是金融机构在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最早开发的评级系统基础上拓展而来,occ对贷款组合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5类,并要求对不同的贷款提取不同比例的损失准备金以弥补贷款损失。

    在我国,1998年以前各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方法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法”。 这一方法低估了不良贷款, 因为它没包括仍支付利息尚未展期的高风险贷款。1998年我国开始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对贷款分类进行改革,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即五级分类方法。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文件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所有经营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正式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4、信用评分方法

    信用评分方法是对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赋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信用综合分值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定价,其代表为z计分模型。

    z计分模型是altman在 1968 年提出的以财务比率为基础的多变量模型。该模型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法,通过分析一组变量,使其在组内差异最小化的同时实现组间差异最大化,在此过程中要根据统计标准选入或舍去备选变量,从而得出z 判别函数。根据z值的大小同衡量标准相比,从而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1995 年,对于非上市公司,altman对z 模型进行了修改,得到z′计分模型。altman、haldeman 和narayannan在1977 年对原始的z 计分模型进行扩展,建立的第二代的zeta 信用风险模型。该模型在公司破产前5 年即可有效划分出将要破产的公司,其中破产前1 年准确度大于90 % ,破产前5 年的准确度大于70 %。新模型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而且其有效性同样适用于零售业。上述两种模型中,zeta 分类准确度比z 计分模型高,特别是破产前较长时间的预测准确度相对较高。由于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佳,上述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该类模型构建中的数理方法,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判别分析法(discriminant analysis)

    判别分析法(discriminant analysis,简称da ) 是根据观察到的一些统计数字特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以确定事物的类别。它的特点是已经掌握了历史上每个类别的若干样本,总结出分类的规律性,建立判别公式。当遇到新的事物时,只要根据总结出来的判别公式,就能判别事物所属的类别。

    da 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判别函数。目前,统计学建立判别函数常用方法有:一是未知总体分布情况下,根据个体到各个总体的距离进行判别的距离判别函数;二是已知总体分布的前提下求得平均误判概率最小的分类判别函数,也称距离判别函数,通常称为贝叶斯(bayes)判别函数;三是未知总体分布或未知总体分布函数前提下的根据费歇(fisher) 准则得到的最优线性判别函数。

2、多元判别分析法(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nalysis)

    多元判别分析法(mda)是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使用最多的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法,可以具体为一般判别分析(不考虑变量筛选)和定量资料的逐步判别分析(考虑变量筛选)。但应用多元判别分析(mda)有三个主要假设:变量数据是正态分布的;各组的协方差是相同的;每组的均值向量、协方差矩阵、先验概率和误判代价是已知的。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可靠的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之上,这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是难以具备的前提条件。

3、logit 分析判别方法

    logit 分析与判别分析法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不要求满足正态分布或等方差, 从而消除了mda 模型的正态分布假定的局限性。其模型主要采用了logistic 函数。

该模型的问题在于当样本点存在完全分离时,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可能不存在,模型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因此在正态的情况下不满足其判别正确率高于判别分析法的结果。另外该方法对中间区域的判别敏感性较强,导致判别结果的不稳定。

 4、神经网络分析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

    神经网络分析法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的处理方法。它能有效解决非正态分布、非线性的信用评估问题,其结果介于0与1之间,在信用风险的衡量下,即为违约概率。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的优点在于其无严格的假设限制且具有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altman、marco和varetto(1994)在对意大利公司财务危机预测中应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法;coats及fant(1993)trippi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分别对美国公司和银行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取得较好效果。然而,要得到一个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需要人为随机调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加之该方法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基础,解释性不强,所以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5、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信用风险分析中它根据由借款人的指标计算出的在样本空间的距离,将其分类。这种方法一个主要优点是不要求总体的具体分布;可对变量采用名义尺度,次序尺度,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定量研究,也可对现实中的无法用数值精确表述的属性进行分析。这很适用于信用风险分析中按照定量指标(盈利比、速动比等) 和定性指标(管理水平、信用等级)对并不服从一定分布特性的数据信息分类的要求。例如,lundy运用该方法对消费贷款申请者的典型信用申请数据及年龄、职业、婚否、居住条件进行处理分成6类并对每类回归评分,它不仅将借款人进行有效的分类而且帮助商业银行确定贷款方式策略。

6、k近邻判别法(k nearest neighbor)

    k近邻判别法在一定距离概念下按照若干定量变量从样本中选取与确定向量距离最短k个样本为一组,适用于初始分布和数据采集范围限制较少时,减小了以函数形式表达内容的要求。另外,knn 通过将变量在样本整体范围内分为任意多决策区间,而近似样本分布。tametal将之用于信用风险分析,取马氏距离,从流动性、盈利性、资本质量角度选出的19 个变量指标,对样本分类,经比较其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不如lda、lg 以及神经网络。原因在于在同样的样本容量下,若对具体问题的确存在特定的参数模型并可能找出时,非参数方法不及参数模型效率高。

 7、层次分析法(ahp)

    该方法强调人的思维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一定模式使决策思维过程规范化,它适用于定性与定量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问题,企业信用等级综合评价就是这种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问题。ahp 法的基本步骤是: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求此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8、其他方法

    此外还存在着其他众多的方法:probit 法、因子-logistic法、模糊数学方法、混沌法及突变级数法、灰关联熵、主成分分析综合打分法、主成分分析与理想点的结合方法、原蚁群算法、数据包络判别法等等。关于这些方法的应用,将在后面的实证部分进行探讨。

 

二、现代信用分析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各国银行普遍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程化的思维和技术逐渐被运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成功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现代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按其计量的风险层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个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的计量模型,二是资产组合层次的计量模型,三是衍生工具的计量模型。

第一类:交易对手或发行人层次的计量模型

1、基于期权定价技术的风险计量模型。

    merton发现银行以折现方式发放一笔面值为d的贷款所得到的支付和卖出一份执行价格d的看跌期权所得到的支付相等。因此,有风险贷款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面值为d 的无违约风险贷款的价值加上一个空头卖权。贷款的卖权价值取决于5个变量,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的波动性、贴现贷款的面值、贷款的剩余期限以及无风险利率。

    基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其波动性的不可观测性,1995 年美国kmv公司开发了kmv模型,该模型又称为预期违约概率模型( 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简称edf ),模型使用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和资产的市场价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使用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和企业股权的波动性之间的结构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同时统计在一定标准差水平上的公司在一年内破产的比例,以此来衡量具有同样标准差的公司的违约概率。

    该模型是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模型之一。该模型理论依据在很多方面与black -scholes (1973),merton(1974)以及hull和white(1995)的期权定价方法相似。其基本思想是,当公司的价值下降至一定水平时,企业就会对其债务违约。根据有关分析,kmv发现违约最频繁的分界点在公司价值等于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50%时。有了公司在未来时刻的预期价值及此时的违约点,就可以确定公司价值下降百分之多少时即达到违约点。要达到违约点资产价值须下降的百分比对资产价值标准差的倍数称为违约距离。违约距离=(资产的预期价值-违约点)/资产的预期价值×资产值的波动性。该方法具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特别适用于上市公司信用风险。

    kmv模型的优点在于将违约与公司特征而不是公司的初始信用等级联系在一起,使其对债务人质量的变化更加敏感;同时,它通过股票价格来测算上市公司的预期违约概率,因而市场信息也能被反映在模型当中,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并且,由于该模型使用的变量都是市场驱动的,表现出更大的时变性,因此持有期的选择比信用度量术模型更加灵活。

2、基于风险价值var的信用度量模型。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上,用于评估和计量金融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的最大价值损失。在计算金融工具市场风险的var时,关键的输入变量是金融资产目前的市场价格和波动性。由于贷款缺乏流动性, 因此贷款的市场价值和波动性不能观测。

    jp morgan(1997)银行开发了信用度量制(credit metrics tm)系统,该系统解决了诸如贷款和私募等非交易性资产的估值和风险计算。该方法基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信用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推断个别贷款或组合的var,从而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信用风险评价。

    信用度量制模型的优点在于其第一次将信用等级转移、违约率、违约回收率、违约相关性纳入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来度量信用风险。该模型适用于商业信用、债券、贷款、贷款承诺、信用证、以及市场工具(互换、远期)等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计量。但该模型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违约率直接取自历史数据平均值,但实证研究表明,违约率与宏观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假定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但实证研究表明实际分布多呈现厚尾特征;关于企业资产收益之间的相关度等于公司证券收益之间的相关度的假设有待验证方法,计算结果对于这一假定的敏感性很高。

3、基于保险精算的creditrisk +系统。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csfb,1997)银行开发的信用风险附加(creditrisk +)系统的主导思想源于保险精算学,即损失决定于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或破坏程度,它不分析违约的原因,而且该模型也只针对违约风险而不涉及转移风险,特别适于对含有大量中小规模贷款的贷款组合信用风险分析。

    该方法基于这样一些假设:贷款组合中任何单项贷款发生违约与否是随机的;每项贷款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是独立的,因而这个方法假设贷款组合中单项贷款的违约概率分布服从possion分布。信用风险附加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只要求有限的输入数据,基本上只有贷款组合中各组的贷款违约率、波动率和风险暴露,因此贷款损失很容易计算。

 4、以宏观模拟为基础建立的creditportfolio view系统。

    该信用组合观点系统由mckinsey公司开发(wilson,1997),它是一个违约风险的宏观经济模拟系统。由于商业周期因素影响违约的概率,麦肯锡公司将周期性的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中,该系统在credit metrics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化,并通过monte carlo法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与信用违约概率及转移概率的关系,进而分析不同行业或部门不同信用级别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程度。

    该模型的优点在于其将各种影响违约概率和信用等级变化的宏观因素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损失分布,能够刻画回收率的不确定性和因国家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所有的风险暴露都采用盯市法,更适用于对单个债务人和一组债务人进行信用风险度量。其主要适用于对宏观经济因素变化敏感的投机级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度量。

 

第二类:资产组合层次的计量模型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表明适当地利用资产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并改善资产组合的风险——收益状况。然而流动性很差的贷款和债券组合存在着收益的非正态性、收益和相关系数的不可观测性等问题,这使得资产组合理论不能简单地运用这些组合中去。收益的非正态性使得基于两矩(均值和方差)而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只有增加偏度和峰度两矩才能较好地进行描述。历史价格和交易数据的缺乏造成了使用历史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收益率、方差以及收益之间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变得极为困难。资产组合层次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正是通过克服这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这类模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寻求计算证券组合的全部风险——收益的交替关系,如kmv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另一类是集中风险维度和组合的var计算,如creditmetrics资产组合模型。

 

第三类: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

    衍生工具可以分为利率衍生工具和信用衍生工具。前者按其风险——收益特性可以分为对称性衍生工具,主要是指远期、期货和互换,而期权属于非对称性衍生工具,其风险——收益特征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而后者主要通过采用分解和组合技术改变资产的整体风险特征,如信用互换、信用期权以及信用远期等。

    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与表内业务存在许多区别。首先,合约的无违约价值对交易对手而言必须为负值;其次,交易对手一定处于财务困境之中;再次,在任一违约概率水平上,衍生工具结算一般采取轧差方式,其违约遭受的损失往往低于同等金额的贷款违约的损失;最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是用其它许多机制来降低违约的概率和损失。鉴于此,研究者相继提出许多计量模型,但主要集中在互换和期权两类衍生工具上。

    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是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主要有三类定价信用衍生产品的方法:基于保险理论的定价,基于复制技术的定价和基于随机模型的定价。在基于保险理论的定价方法中,保险公司承担了投保人的信用风险,因而必须得到一定的保险费作为补偿。这种定价方法是一种基于保险公司历史违约数据库的统计方法,应用范围很窄,只能对存在历史违约数据的信用衍生产品提供保险。而基于复制技术的定价需要逐一确定投资组合中所有头寸的价值,对于结构复杂的信用衍生产品来说,这种技术很难实现。基于随机模型的定价是现在的主流方向,其中强度模型和混合模型的应用十分广泛。

 

三、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产生原因
1、企业外部原因

(1)贸易纠纷。主要包括:货物买卖、货物运输、保险、代理、售后服务纠纷。

(2)客户经营不善,无力偿还。主要包括: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企业成本控制不力,市场发生变化、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经营过于多样化、摊铺过多。

(3)蓄意欺诈及有意占有占用对方资金

2、企业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客户信息不全、不真实;没有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及信用的变化情况;企业内部人员没有与客户沟通;对应收帐款监控不严;对拖欠帐款缺乏有效的追讨手段;企业缺乏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

3、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1)现金周转风险。指卖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收回应收帐款,但卖方却不能因此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支付供应商帐款、员工工资、生产费用、税款等,导致其面临现金周转的困难。卖方必须先抽出其银行存款或从银行贷款支付这些费用,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或产生三角债。

(2)坏帐风险。所谓坏帐,就是买方拒绝付款或已经完全丧失了付款能力,而导致帐款无法收回。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分析
    我国信用危机的出现已经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危机尤为突出。著名经济学家赵海宽在一次信用会议论坛上讲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信用,按债权债务人划分,主要可分为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民间信用。而问题最突出的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这种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凭借双方的信任,通过赊销、预付等手段所形成的商业信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信问题,并对我们的社会信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企业作为信用主体本身也在饱尝着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因此,如何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防止和避免商业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和其他相关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模式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理论和观点提出了解决企业信用风险的实用管理手段和步骤,对于我国的企业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但上述的研究大都没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试图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领域做一尝试,即针对企业信用风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系统方法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分析与管理。

一、信用风险的成因和管理因素
  我国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的现状大体是这样的:企业均设有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来对信用销售进行管理,其后果一是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因而对企业信用风险形成“滞后”管理;二是由于销售目标与信用风险管理目标的不一致和两者职能上的不同,同时在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下,若由销售部门承担信用风险的职责,反而会在销售报酬的激励机制下形成更大风险;三是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客户的背景和交易情况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由财务部门控制信用销售和信用风险,会造成财务与销售两部门的激烈冲突。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设置信用管理部门,实行各部门之间的系统管理,是实现企业信用风险标本兼治的第一步。
  企业信用风险的产生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贸易纠纷(货物买卖纠纷、货物运输纠纷、保险纠纷等)、客户无力偿还(企业经营不善等)、蓄意欺诈及有意占用对方资金。从信用管理角度来看,这些外部原因不是企业自身所能完全控制的,因此,这方面的管理因素主要是识别事前和事后的风险所在,科学决策和采取有效措施。企业信用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掌握客户信息不全,不真实;2、没有准确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3、没有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的变化情况;4、缺乏与客户的有效沟通;5、未能有效转嫁风险;6、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7、缺乏对拖欠账款追讨的方法、手段及管理措施;8、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发现,上述种种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由于没有全面真实地了解客户的信息状况,导致企业对客户的静态资信情况和动态信用变化失去准确的判断;而企业与客户进行的这种非理性交易,又往往会忽略信用风险的转嫁,缺乏设计应收账款的监控程序,最后形成逾期账款和坏账,造成企业的信用损失。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盲目的追讨债务将进一步增加成本和人为风险。反之,企业如果陷入信用销售与信用风险的“两难”境地,再加之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便很有可能拒绝信用销售,其后果是使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萎缩。
  因此,弄清企业信用风险的内部原因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因素首先是客户信息的分析与管理,应包括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客户信息的分类体系的设计;解读相关机构提供的商业信用报告;利用信用分析模型对客户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对客户财务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等。其次是企业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这个方面是在前面客户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户所做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及信用条件等授信决策,确定信用管理的考核指标;然后是企业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选择正确的结算方式并对企业信用风险实行有效的转嫁,以使企业的债权得到合理安全的保障;接下来是企业对自己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和监控,相关因素是掌握应收账款管理技术、确定应收账款信用分级、应用应收账款跟踪监控方法、制定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开发应收账款监控信息系统等;最后是拖欠账款的追收,主要步骤是逾期应收账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制定合理的催账政策和收账程序,巧妙合理地使用追账方法等。与企业信用风险内部成因相应,这些信用管理设计的每一个因素和环节也都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系统方法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系统研究开创者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复合体。这个概念所显示的特征是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即元素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系统生命力的重要源泉;系统中的元素不是彼此孤立的、不相干的,而是彼此关联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有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整体的特性、状态、行为和功能。同时,系统往往将差异元素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的相同结构构成了整体系统的结构。系统与所处环境发生的相互作用,形成系统行为和系统功能。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来看,由于多元素的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组成的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易于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来分析问题。

    首先,我们将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视作一个系统工程,把相关管理部门分成若干子系统,在各子系统的运作和相关配合下,使整个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达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小型(标准:员工有200~300人,有一定的销售规模)以上的工商类企业,只要达到一定规模,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前面的分析,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以增加现金流量和经营利润为最终目标,专业化承担信用风险的管理职责,这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这样,以信用管理为核心,将企业的销售、财务和信息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内部管理系统。

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1、信用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是冲突的关系, 销售部门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盲目扩大企业信用,容易造成企业信用风险;而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之一也是扩大销售,但是必须是安全的信用销售才可以进行,并不是妨碍和限制销售部门创造销售业绩。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两部门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互相沟通和支持,共同扩大销售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小。 2、 信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是互补的关系,他们在应收账款规模的控制、追收逾期账款等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他们的管理目标并非完全雷同,信用管理部门的扩大信用额度、增加信用销售与财务部门的追求财务平衡目标会发生偏离,为了保持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也需要两部门互相配合与支持。3、信用管理部门与企业高层经理之间是被指导与指导的关系,信用部门需要将相应的数据和建议向高层经理汇报,以便得到其指导,做出正确的信用决策,使企业的信用管理趋于理性化。4、信用管理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信用管理部门需要从企业外部得到信息、技术、法律和业务上的支持,所以会接触各类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商、企业征信数据库、保理商、信用保险机构、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信用管理外包服务公司、商账追收代理机构以及经济仲裁机构等。这就要求信用管理部门对上述公司与机构的服务和性能差别非常了解,能做出谨慎而又正确的选择,同时与这些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中,除了探讨信用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外,其他部门也需要相互支持与配合,即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除了接受企业高层管理之外,两者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销售部门要将客户相关数据交给财务部门,同样,财务也要将涉及客户信用风险的资料信息反馈给销售部门。可见,只有各个部门子系统共同发挥作用,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互相支持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发挥出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真正目标。
  其次,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各个具体环节也需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前文对信用风险管理因素及相关环节的分析,按照其中的相互联系及顺序逻辑,清楚的看到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这样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客户信息的搜集、管理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方面相对应的部门主要是销售部门,该项子系统的充实和完善极大的减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然后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环节——信用分析和决策,主要对应的是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将得到的客户信用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量化,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对客户授予正确的信用决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信用额度、信用条件等,使企业增加销售量的同时减少和避免信用风险。再下来就是将信用风险进行转嫁,以减少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相应的是企业外部信用保险或保理商等机构,从企业内部来讲,应由信用管理部门做出这方面的决策;再往后一步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监控,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通过掌握相关技术,制定应收账款监管的政策和程序,将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等降到合理水平,使信用风险得以减少:最后,对企业已经形成的拖欠账款进行追收,以保证挽回即将造成的信用损失,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对此做出部署和决策。上述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反之,拖欠账款如果处理不好,直接会影响到其他各个环节,因此,企业信用管理的各个子系统都是彼此相关的,而且它们之间严谨的顺序性决定了整个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功能性。
  最后,我们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具体因素环节的系统性考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将整个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视作一个系统工程,会对企业信用管理有整体把握的高度,做出宏观的、高屋建甄的管理决策;通过将各相关部门和管理因素设计为子系统,并对它们内部元素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会使企业从微观层次逐一进行梳理和考虑,使企业在每个环节都对信用风险进行定性和量化分析,从而最终将企业的信用风险降低和化解,使企业通过信用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实现现代企业管理,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四、降低交易成本

    在许多国家,当初都是由中央银行或其他政府机构,自己参与检查公司信用质量来判断他们是否有权进入该国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或者监督市场参与者一段时间后的信用质量变化状况。但后来政府将这一职能转变为由独立的信用评级系统来完成,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管理支出,而且还为市场发展扫除了障碍。此外,信用评级制度还被看作是使公共资金市场更有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

    中标评信用评价可以帮助监管机构了解包括金融机构内在风险的真实状况,制定及时、有效的信贷政策,促进金融系统稳定运行;可以根据信用级别限制被监管机构的投资范围。在许多西方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购买投机级,即BBB级以下债券;可以根据信用评级制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及发债机构的信息披露和最低评级。各国的资本市场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部门采用评级结果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息日益成为一种专业化的产业,对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就越大。特别是金融市场,一方面,拥有信息的市场主体希望通过一定媒介把信息传递给客户;另一方面,市场的参与者希望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中标评信用评价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加工处理后,输出易于理解的信息产品,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在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开放的今天,信用评级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国金融市场有关的信息服务,更有必要。由于传统的体制性因素、信用缺失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经营效率低下、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的缺点,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活力的发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中标评信用评价是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筛选客户,有效地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机构更加全面、客观了解贷款企业资信状况,解决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金融机构信贷评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缓解银企关系蕴涵的风险;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的重要补充,验证内部评级结果,检验贷款质量,提高金融机构科学定价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商业银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为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分析,从源头上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有效防范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提高经营能力。

    中标评信用评价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有效降低风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于中标评信用评价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意见来为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服务,因此可以很好地降低整个社会的信息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实践来看,中标评信用评价已经作为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信用风险意见成为市场上风险信息的重要来源,并为广大投资者使用,因此信用评级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影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并有利于整个市场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此外,由于信用评级的结论被投资者广泛用于证券的定价、投资决策,因此信用评级对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市场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信用评级制度通过提供信用风险估价的统一标准和为市场主体提供债务发行者信用分析的信息结果,让市场具有相当的透明度。另外,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等于为市场主体建立了一个常态性的监督机制,强化管理者向股东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对市场主体经营产生良性压力,有助于敦促受评者积极改善财务结构。

五、实现信用价值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用已经信息化。“商业交易的结果是信用信息的转让,而不是黄金或现金转让”。信用由信息构成,并以信息的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信用制度在许多情况下也往往表现为有关信息提供、信息获取、信息评估和信息责任的法律制度。
    信用的量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它作为一种财产在价值上的量化;二是作为信息的量化,即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信用的好坏程度、高低水平等状况。
    现代商品经济活动强调的是交易和投资的方便、快捷、安全。在交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确定自己将要承担的风险程度,是一个谨慎、正常的商人所必须要做的。然而,决定一个交易和投资对象信用状况的因素相当多,相当复杂,除了比较容易确定的财产数量之外,像企业素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因素都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弹性。由交易和投资者自己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或者由对方自我介绍,都不够客观、全观;而且,要全面了解和判定这些信用因素并最后确认信用程度,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
    从另一角度看,投资和交易方需要能够使自己的信用状况及时、容易地为对方了解,以扩大影响,更多地吸引投资和客户。因此,便于认识、便于传输、更为客观的信用信息的量化就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信用的量化主要是通过信用评级制度来进行的,也就是对决定信用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等级,并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为投资和交易活动提供一个简洁、直观判断对方信用的标准。如权威信用评估机构“中标评信用评价中心、中国社会调查所广东分所”将信用分为三等九级,即A、B、C三等,每等又分为三级,AAA、AA、A,BBB、BB、B和CCC、CC、C。
    AAA 级信用企业,表示信用程度很好,安全性最高,企业的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各项经济指标先进,经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清偿支付能力很强,基本上无风险;AA级信用企业,表示信用程度较好;以下依次为A级、BBB级、BB级、B级,表示信用愈来愈低。C则表示信用最低,与这种信用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对其投资,完全没有安全保障。作为信息公开的商事主体的信用在法律上是指它履行义务、偿还债务的能力,因此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它的财产状况,财产状况决定它的偿还债务的能力;财产越多,偿还债务能力就越强。另一部分是它履行合同或其他义务(是否交纳了税款、执行了法院判决等)的记录。虽然财产不多,但履行义务的记录良好仍然可以提高其信用度。
    信用评估可以分为两种,即对企业等主体信用的一般性综合评估和对特定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的评估。前者如对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企业集团、工商企业等信用的评级;后者如通常所称的对股票、债券等证券的评级,从表面上是对证券、对行为的信用的评定,实质上还是对发行证券的企业的主体信用的评级。
    信用既然是商事主体人格的组成部分,它就应当具有公示性,能为其他人所知晓。信用的评估和量化同时也是对市场主体风险信息的公示化,要求参与市场活动者都必须公开自己的有关信用情况的重要资料和信息,如资产负债率、欠税、银行呆帐、担保、法院判决待执行等情况。这就必然涉及到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需要在信用的信息公示和正当的商业秘密保护之间划出一个合理的界限。商业秘密具有隐私性,而商业信用则具有公示性。只有公示性才具有信用的价值,中标评信用评价中心、中国社会调查所广东分所在这两者之间采取了恰当的做法。



 

 

 
分会文件 更多>>
关于召开 2024年建筑遮阳材料分
2023 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
2023 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
2023年建筑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评
关于召开建筑遮阳材料分会三届理事会
关于开展《2023 年度建筑遮阳产
关于征集建筑遮阳行业“2023年绿
关于邀请参编《建筑室内窗饰产品安装
2022年建筑遮阳产品安装服务能力
质量检测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建筑遮阳产品遮阳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ZY-2B型建筑遮阳系数测试系统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
建筑外遮阳产品检测
法规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
工信部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
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门户网站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全球商会网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
国家建材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南京金星宇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人民网
中国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新浪网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人员招聘 |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属论文和商务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剽窃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39号迈行大厦206
版权所有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建筑遮阳材料分会  京ICP备16062583号-10